重金屬是指相對密度大于5的金屬,包括金、銀、銅、鐵、鉛等。重金屬污染由重金屬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環境污染。其他有機化合物的污染,通過自然界本身物理的、化學的或生物的凈化,使有害性降低或解除。而重金屬污染具有富集性,很難在環境中降解。尤其以括鉛、汞、鎘、鉻以及類金屬砷為代表,這些這些重金屬在水中不能被分解,人飲用后毒性放大,與水中的其他毒素結合生成毒性更大的有機物。隨廢水排出的重金屬,即使濃度小,也可在藻類和底泥中積累,被魚和貝的體表吸附,產生食物鏈濃縮,從而造成公害。如何解決嚴重的水體重金屬污染問題,保護青山綠水?近日,內蒙古農業大學該校沙生灌木資源高效利用創新團隊課題組給出答案。課題組在生物質吸附材料及危險廢棄物吸附劑高值化轉化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突破。該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材料化學雜志A》上。此前水體重金屬污染研究重點多在重金屬吸附材料的制備工藝以及提高其吸附容量上。但這一內容忽視了吸附重金屬后的吸附劑隨時可能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探索危險廢棄物吸附劑高值化轉化利用的新策略、設計高吸附能力和易于回收的塊狀吸附劑等至關重要。據了解,課題組團隊還首次提出了一種新的危險廢棄物吸附劑的高值化轉化利用策略。課題組采用原位化學沉積法,將吸附在塊狀吸附材料氨基化木材氣凝膠表面上的鋅原位轉化為異質結光催化劑,并將其進一步用于光催化降解偶氮染料剛果紅。通過吸附和光催化的協同降解機理...
發布時間:
2022
-
09
-
27
瀏覽次數:337
2020年12月26日,《長江保護法》由會議通過,并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2022年9月19日,第四次長江全流域江豚科學考察也在武漢正式啟動,本次考察是繼2006年、2012年、2017年后第四次長江全流域江豚科學考察,也是在《長江保護法》頒布施行后首次開展的長江流域物種系統調查。可以預想,《長江保護法》施行一年半的時間里,長江生態保護修復的成果會將在這次物種系統調查中得到體現。在前幾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的“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中,生態環境部亮出了“中國這十年”生態環境保護的成績單。在長江流域保護與修復工作上,目前圍繞“三磷”治理、劣V類國控斷面整治等立行立改了1.6萬多個違法問題,長江干流已連續2年全線達到II類水質標準,長江岸線的面貌得到顯著改善。近期,生態環境部正式下發《深入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方案》,對長江保護修復攻堅的下一步計劃做出安排。根據目前已經取得的成績,國家在該文件中設定了新的工作目標。到2025年年底,長江流域總體水質保持優良,干流水質保持Ⅱ類,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提升,重要河湖生態用水得到有效保障,水生態質量明顯提升。區域范圍主要包括長江經濟帶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 南、重慶、四川、貴州、云南等11省(市),以及長江干流、支流和湖泊形成的集水區域所涉及及青海省、西藏自治區、甘肅省、 陜西省、河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相關縣...
發布時間:
2022
-
09
-
26
瀏覽次數:367
無煙煤,又稱白煤、紅煤,是指一種堅硬、致密且高光澤的煤礦品種,主要類型包括標準煤與TJP型無煙煤濾料。無煙煤具有密度大、燃點高、硬度大、碳含量高、雜質含量少、煤化程度高、燃燒時無煙等特點,在民用、化工、電力、冶金、建材、陶瓷等領域應用較為廣泛。無煙煤產業鏈上游為原材料供應商,主要包括煤炭與煤礦產資源;中游為無煙煤生產商;下游為應用場景,主要包括合成氨、尿素生產和高爐噴吹等;終端為電力、建材、冶金、鋼鐵、化工等領域。煤炭作為我國重要能源資源,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目前國內無煙煤產量呈現出小幅上下波動態勢,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2022-2026年中國無煙煤風險投資行業分析報告》顯示,2021年國內無煙煤產量為3.84億噸,同比增長0.9%。現階段,在下游需求拉動下,國內無煙煤產量較為穩定,主要產地包括山西、河南、貴州等地。同時,國內無煙煤對外依存度還比較高,長期以來,我國進出口市場一直保持貿易逆差局面。根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國內無煙煤進口量為643.08萬噸,同比增長26.6%;出口量為125.53萬噸。未來國內無煙煤行業仍有巨大發展空間,行業發展潛力巨大。新思界產業分析人員表示,近年來,在國內雙碳目標持續推進以及環保力度不斷加大背景下,無煙煤正以高效、清潔、環保等獨特優勢占據更多市場,市場需求正在不斷增加。同時無煙煤產品結構也在不斷升級,傳統低變...
發布時間:
2022
-
09
-
23
瀏覽次數:342
隨著社會對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傳感器作為環境保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關鍵元器件,其相關產業地位在我國逐年升高。如今,隨著環境治理的持續深入以及環保熱潮地不斷升溫,國內外傳感器企業紛紛進軍環保領域,環境監測傳感器市場爆發指日可待。一、傳感器材料與器件技術及其特點從技術角度講,傳感器是指具有信息采集功能的基礎性功能器件,主要包括:光電、紅外、力敏、生物等傳感器。而傳感器材料則是指對聲、光、電、磁、熱等信號的微小變化反映出高靈敏應答的功能材料,以及制造傳感器所需的結構材料,主要包括:半導體、金屬、復合材料等。傳感器技術及其產業具有技術密集、多技術協同、行業滲透力強、跨界融合度高、產業集中度低等特征;傳感器產品具有品種多、批量小、結構復雜、技術指標分散、參數跨度大、精度要求高、應用領域廣泛等特點;傳感器材料與器件則具有一致性和穩定性,以及技術基礎性和協同性要求高等特性。在傳感器技術領域,我國受限于整體發展水平、技術實力、人才積累等因素,已與歐美等國家形成了“代差”,我國傳感器技術追趕尤為迫切。二、傳感器技術的未來發展方向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環境監測領域對傳感器設備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具體來說,新一代環境監測設備需要往以下幾個方向去發展:1、零功耗在龐大的物聯網傳感器節點中,數個月更換一次電池是不現實的。“零功耗”傳感器平時可將搭配的電路、通信等系統徹底關閉,且自身不需要消耗電能也可維持...
發布時間:
2022
-
09
-
22
瀏覽次數:341
綠色發展是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根本之策,是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途徑,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必然選擇。黨的十八大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產業優化升級,大力開展節能節水行動,加大資源綜合利用力度,堅決打好工業領域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綠色生產方式正在加快形成,工業綠色低碳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在工作層面主要有以下幾項措施:一是著力優化產業結構。初步在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建立落后產能退出長效機制,鋼鐵行業提前完成“十三五”期間1.5億噸去產能目標。新興產業壯大發展,2021年,我國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達到15.1%和33.7%,較2012年分別提高了3.3和1.9個百分點。二是著力提升工業能效水效水平。工業是用能用水大戶,也是資源能源消費低碳轉型的重點領域。我們積極推進工業能效、水效提升,加大工業節能監察力度,廣泛開展“節能服務進企業”,打造重點行業能效、水效“領跑者”,系統推進工業節水增效,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在“十二五”“十三五”分別下降28%和16%的基礎上,2021年又進一步下降5.6%。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在“十二五”“十三五”分別下降35%和近40%基礎上,2021年進一步下降7.1%。三是推進工業資源循環利用。我們實施廢鋼鐵、廢塑料等再...
發布時間:
2022
-
09
-
19
瀏覽次數:377
中國是世界上焦炭生產大國,多年來我國焦炭產量一直占世界焦炭總產量的67%以上。2017年至2021年我國焦炭產量從43143萬噸增加至46445.8萬噸,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86%。2022年,我國焦炭產量將有望達到47310.3萬噸。我國擁有完整的焦化工業體系,在規模、產量、技術和管理等方面,均處于高水平,為我國鋼鐵、化工、有色冶煉和機械制造等領域的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經過多年的發展,焦化行業經歷人工化、機械化、電氣化階段,現正朝著自動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轉型、技術升級的進步在不斷重塑焦化行業。同時,在政策利好和技術進步背景下,焦化行業前景光明。“十四五”新時期,焦化行業走高質量、綠色發展路徑“十四五”時期,根據《焦化行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綱要》闡述,焦化行業面臨著新要求。到2025年焦化廢水產生量減少30%,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產生量分別減少20%;優化固體廢棄物處理工藝,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源率提高10%以上。環保要求趨嚴,要求企業對焦化廢水處理至達標后排放,走高質量、綠色發展路徑。對于一些水資源缺乏的地方,要求將焦化廢水處理至回用標準,回用于企業內部,實現廢水的近零排放。而焦化廢水中含有大量的大分子難降解有機物,傳統的活性污泥法不能有效的去除該部分物質,使得生化出水中仍含有較多的有機物。導致其出水不能達標排放或回用于企業內部。因此,針對其中的難降解有機物,需對其進行深度...
發布時間:
2022
-
09
-
16
瀏覽次數:354
據悉,2022年9月5日,《深圳經濟特區人工智能產業促進條例》正式發布,自2022年11月1日起施行。作為我國首部人工智能產業專項立法,促進條例受到了廣泛關注。促進條例明確,鼓勵和支持人工智能領域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深圳開展產業化應用研究;面向智能終端、5G、智能汽車、高端裝備等重點市場,加快完善相關標準體系,降低測試認證成本;推進人工智能技術在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水利、節能減排等領域的應用,提升對生態風險的防范處理能力;發揮中小微企業融資擔保基金作用,加大對人工智能初創企業信用擔保力度等等內容。從內容來看,對“AI+”的發展持大力支持和鼓勵的態度,并以法治規范人工智能產業有序發展,這是人工智能產業向前邁進的重要舉措。應用場景上,很顯然節能環保也是不能落下的。就目前,環保與人工智能的融合程度來說,仍待優化。業內人士分析,AI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點,而統一標準、減碳意愿和技術攻關是雙方能夠深度接駁的三大難關。科技部發布的《關于加快場景創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應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以人工智能高水平應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鼓勵在城市管理、交通治理、生態環保、醫療健康、教育、養老等領域持續挖掘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機會。實際上,人工智能與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尖端技術發展是全世界高端技術研究的著力點,也是賽道,國家對此的支持不用贅述。...
發布時間:
2022
-
09
-
15
瀏覽次數: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