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系到用水安全,飲用水行業發展受到廣泛關注。各地區針對飲用水水質開展水質監測工作、并積極公示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狀況、采取多種先進手段開展飲用水水源地安全巡查等等。飲水安全不僅是生活保障問題,更是重要的民生問題。針對這個重要的民生問題,我國亟待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主要涉及飲用水監管、飲用水安全提升、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等方面。去年全年,水利部監督舉報平臺轉辦核查問題線索中,僅農村飲水安全這一項就已經占據了近80%。飲水安全問題的上榜率之高,浮現出來的是飲用水水質、水源、監管等多方面的疏漏。隨著社會發展,大眾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作為關鍵之一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自然到了該提升的時候了。明年4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22)就將正式施行,屆時,生活飲用水安全硬性指標升級,飲用水全過程監管水平也將進一步增強。 生活飲用水水質基準線提升的另一重要舉措,飲用水環境監測。早在2016年,湖南省人大環資委的委員們就認為,要進一步完善飲用水環境監測網絡,建立預警機制,加強實驗室檢測能力建設,保障監測網絡正常運轉。省人大環資委副主任委員姜玉泉更是在調研期間強調“飲用水水質安全問題社會關注度高,老百姓的期盼度高,沒有監測能力是不行的”。河南2022年7月的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監測評價結果顯示,35個水源達標,達標率100%;安徽省公布的6月地級城市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狀況...
發布時間:
2022
-
08
-
23
瀏覽次數:350
2022年7月以來,我國南方多地出現持續高溫干旱天氣,部分地區目前供水保障困難,長江流域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旱情正在發展,尤其是四川、重慶等地受影響較為嚴重。我國水資源本就緊缺,高溫干旱情況下則更加形勢緊急。南方地區旱情引發社會關注,“再生水循環利用”熱度也在行業內持續攀升。再生水(中水)是指廢水或雨水經適當處理后,達到一定的水質指標,滿足某種使用要求,可以進行有益使用的水。從經濟的角度看,再生水的成本最低,從環保的角度看,污水再生利用有助于改善生態環境,實現水生態的良性循環。再生水是國際公認的“城市第二水源”。眼下我國長江流域旱情不減,再生水在一定程度上可緩解水資源短缺情況。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復了關于成都市、自貢市、遂寧市、內江市、資陽市5個典型地區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城市實施方案,原則同意《5個典型地區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城市實施方案》。批復顯示,要優化再生水利用規劃布局,加強再生水利用配置管理,擴大再生水利用領域和規模,完善再生水生產輸配設施,力爭到2025年5個試點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35%以上,實現水資源循環高效利用。早在2021年底,水利部、發改委、住建部、工信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等6部門就印發了《典型地區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方案》,提出以缺水地區、水環境敏感地區、水生態脆弱地區為重點,選擇基礎條件較好縣級及以上城市開展試點工作。按照要求,缺水地區、京津...
發布時間:
2022
-
08
-
19
瀏覽次數:356
盡管“全地下式”污水廠一度受到熱捧,該提起重視的是,建設“全地下式”污水廠需要慎之又慎,并要在考量了建設帶來的多方面影響后有序進行。國內第一座大型“全地下式”垃圾轉運站——杭州之江分類減量綜合體已于近日啟用,“地下”環保的模式火了?除了垃圾轉運站,近日還有兩個全地下式污水廠開工建設:①青島市即墨北部污水處理廠擴建及升級改造工程項目正式進入建設階段,項目預算4.47億元,設計總規模6萬m3/d,其中升級改造規模為2萬m3/d,擴建規模4萬m3/d。據悉,該項目未青島即墨區首家采用全地下模式建設的污水處理廠。②上海西岑水質凈化廠新建工程PPP項目(項目總投資7.19億元)作為青浦區社會民生類項目之一,于7月29日正式開工。項目遠期設計規模5萬噸/日,也將采用全地下模式建設而成,執行地表水準Ⅲ類水出水標準,地面計劃打造為水文化地標,并輔以觀賞性設計。于環保行業而言,全地下式污水處理廠仍處于熱議的焦點位。據了解,前不久,湖北首個“全埋式”再生水廠也已經封頂,預計于2022年底投入使用。業內大多數觀點認為,“全地下式”污水廠的建設有助于新基建實現綠色轉型發展、擁有節約土地資源、沒有異味與噪音、生態環保等多重屬性。而在一眾議論聲中,也有部分人士表示,“全地下式”看似擁有“光鮮亮麗”的外表,細究下來,誠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他們這么說的理論依據在哪里?為什么會在看好的大背景下,發出這樣的聲音...
發布時間:
2022
-
08
-
17
瀏覽次數:355
目前,我國電鍍污廢水行業已經一改最初粗放式的發展模式,開始重視起電鍍行業生產過程中的的污水處理內容,并隨著電鍍行業的綠色轉型升級,電鍍污廢水處理的需求日益擴大。業界認為,重金屬廢水是處理較為復雜的一種廢水類型,而電鍍廢水正是重金屬污染較為嚴重的廢水之一。電鍍廢水按照重金屬元素的不同進行分類,一般可分為含鉻廢水、含鎳廢水、含鎘廢水、含銅廢水、含鋅廢水、含金廢水、含銀廢水等,而常見的針對性處理方法包括吸附法、過濾法、電解法及重金屬捕捉劑沉淀法。由此可見電鍍廢水處理的復雜程度及困難程度。針對電鍍行業的污廢水處理工作,多份環保文件將電鍍行業污廢水處理問題視為綠色發展的重點。如2022年3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控的意見》中便將電鍍行業作為重金屬防控的重點行業看待,并要求電鍍行業加強重金屬污染物減排分類管理,推動重金屬污染深度治理,加強涉重金屬固體廢物環境管理等。并提出到2025年,全國重點行業重點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比2020年下降5%。5月,以電鍍等行業為重點的清潔生產審核創新試點項目推薦工作啟動。電鍍行業開始不斷向清潔生產方向走深。目前,我國電鍍污廢水行業已經一改最初粗放式的發展模式,開始重視起電鍍行業生產過程中的的污水處理內容,并隨著電鍍行業的綠色轉型升級,電鍍污廢水處理的需求日益擴大。根據中國表面工程協會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電鍍行業產品加工面積較2020年增長超20...
發布時間:
2022
-
08
-
15
瀏覽次數:346
2022年8月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關于成都市、自貢市、遂寧市、內江市 、資陽市5個典型地區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城市實施方案的批復。文件顯示,到2025年,力爭這5市的再生水利用率達到35%以上,實現水資源循環高效利用。先前,國家6部門聯合發布《典型地區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方案》,明確將以缺水地區、水環境敏感地區、水生態脆弱地區為重點,選擇典型代表性強、再生水利用配置基礎好、再生水需求量大的縣級及以上城市開展試點?!笆奈濉逼陂g,缺水地區試點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35%以上,京津冀地區試點城市達到45%以上,其他地區試點城市達到25%以上。最終于2025年,在再生水規劃、配置、利用、產輸、激勵等方面形成一批效果好、能持續、可推廣的先進模式和典型案例。國家大力推進再生水循環利用,污水也獲得了重復利用的可能性。目前,再生水利用最為廣泛的領域當屬城市用水。城市用水中,再生水已經被主要用于河道生態補水、工業供水和市政雜用用水。被列入全國首批典型地區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城市名單的寧波,也已定下階段性目標,2025年,再生水利用率要達到35%,再生水利用量70萬噸/日。在列入試點后,寧波擴大再生水利用面,增大再生水利用量的任務目標提升。寧波將在“十四五”期間重點實施五大工程,包括加強污水收集及再生水能力提升工程等,增污水收集管網、增污水處理能力、增再生水輸送管道,最終形成“一環兩片多點”的再生水利用...
發布時間:
2022
-
08
-
12
瀏覽次數:345
造紙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行業,同時是傳統的用水大戶,水污染物排放的重要貢獻行業,需要堅持環保優先,推動綠色發展,更好地守住的品牌價值增長態勢??偟膩砜?,造紙企業在做業績說明時都表示是受疫情反復的影響,以至于銷售量價弱于預期。另一面,原材料、能源和運輸成本上升,而市場需求下滑,確實讓不少紙行業遭遇了下行壓力。不過,業界樂觀地認為,下半年仍將有望進入消費旺季,尤其是中秋、國慶、雙十一的聯袂而至,紙業都在靜待復蘇。實際上,對于品牌價值沒有偏差的企業來說,外部環境的影響也只會形成短期效應,不具備長期參考價值。2021年底,每日經濟新聞與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企業研究中心聯合出品《2021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藍皮書》時就明確指出,造紙行業品牌價值集中度較高,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行業,高質量發展也時刻貼合我國綠色環保以及節能降碳要求?!爸挥袌猿汁h保優先,推動綠色發展,中國造紙行業才能更好地守住的品牌價值增長態勢”,這確實是一句中肯的評價。造紙行業,不僅是傳統的用水大戶,需要在節水上下功夫,也是水污染物排放的重要貢獻行業。據悉,造紙黑液多數帶有揮發性有機酸,污染性強,尤其是廢紙脫色制漿廢水,色度和COD指標都較高。廢氣方面,造紙行業較常面對的就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隨著高質量發展路徑的確定,雙碳目標的提出,綠色造紙理念也逐漸成型,甚至催生了GPP“綠色造紙”國際峰會論壇。綠色造紙,利...
發布時間:
2022
-
08
-
09
瀏覽次數:374
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碳排放的最主要來源。要堅持安全降碳,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開展節能降碳增效行動。嚴控能源消費總量。推進重點用能設備節能增效,深化技術節能和管理節能,從根本上降低能耗,提高清潔低碳化水平。深挖工業領域節能降碳空間,以鋼鐵、菱鎂等重點行業為切入點,提出低碳轉型路徑,同時深挖其他工業領域電能替代潛力。8月1日,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聯合印發《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明確,通過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循環經濟、推進工業領域數字化轉型等舉措,助力工業領域節能降碳?!豆I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明確,到2025年,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較2020年下降13.5%。“十五五”期間,基本建立以高效、綠色、循環、低碳為重要特征的現代工業體系。確保工業領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達峰。所謂“碳達峰”就是我們國家承諾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后再慢慢減下去。2021年全國兩會上,碳達峰、碳中和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成為代表委員們討論的熱門話題。經濟發展需要消耗能源,工業企業在實現碳達峰目標的過程中,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呢?除了加強技術創新促進能源利用高效化、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淘汰落后生產工藝之外,儀表針對各個用能環節實時的能耗量值數據進行監測、統計和分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實現...
發布時間:
2022
-
08
-
05
瀏覽次數: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