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伴隨著新一輪產業變革和科技革命的開啟,人們對于智能產品的需求與日俱增,行業對于智造裝備的依賴也不斷攀升,不管是生活方面還是生產領域,都在加速進入到智能化時代。那么時至今日,我國智能化發展的現狀如何了呢?近日,雙十一全新成績單的出爐,給我們展示了國內智能化發展的盛況。 在年度大促帶來的巨大消費熱情和內需拉動下,今年雙十一我國取得了令人欣喜的全新成果。據多個平臺發布的數據顯示,雙十一當天,天貓實時交易額突破了3723億元,同時京東累計下單金額也突破2000億元。除此以外,蘇寧易購等線上訂單量也同比大增,增幅普遍在50%以上,全網銷售業績創新高。 而在總額獲得突破的過程中,智能產品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11月1日便開啟的年度促銷季里,多個電商平臺創造新的里程碑,智能產品銷售額屢創紀錄。據了解,在蘇寧平臺上,“雙十一”開啟僅1小時,智能小家電增長便超過了200%,同時智能家裝增長也是高達600%,此外5G手機也增長近10倍。 在智能產品需求和銷量一路高歌的情況下,智能化下沉趨勢也是愈發凸顯。在京東平臺上,“雙十一”期間農村用戶對于智能產品的消費力度迎來了大幅攀升,例如智能手表成交額上漲144%,電動牙刷銷量增長212%,電燒烤爐成交額增加127%,洗碗機成交額擴大123%。種種數據表明,智能產品滲透正加快。 當然,“雙十一”...
發布時間:
2020
-
11
-
13
瀏覽次數:375
如今,發展數字經濟既是世界潮流,更是國家戰略。自2017年首次將數字經濟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以來,我國便一直在關注并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根據中國信通院此前發布的報告,截至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經達到31.1萬億元,占GDP比重接近35%。數據顯示,我國數字經濟已取得不錯成果。 但有好自然也有壞。在取得良好發展成果的同時,我國數字經濟也面臨不少的挑戰。我們知道,數字經濟包括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前者是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后者是信息技術的實體化。近年來,數字產業化發展占比僅為7.1%,明顯低于產業數字化,這表明我國數字經濟發展還面臨著不均衡問題。 造成該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數字產業化遭遇到了嚴重困難。數字產業化的關鍵,是推動新一代新興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落地發展,但近年來,由于缺乏自主創新,無法掌握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因技術受制于人而無法讓信息技術進一步形成產業化發展,同時也無法讓已成產業的技術再進一步。 這其中,芯片產業就是一個典型。長期以來依靠芯片技術進口,導致國內芯片核心技術不足,關鍵技術無法掌握,發展只能受制于人。現如今,當國外切斷了我國的芯片產業鏈,本土芯片產業發展便遭遇阻礙、舉步維艱。基于此,要想推動數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我國急需加快自主創新,加速數字產業化。 而深入到芯片這一具體技術的產業化進程上,便需要我國加強芯片國產替代,加速芯片自力更生...
發布時間:
2020
-
11
-
10
瀏覽次數:377
高端裝備制造業又稱先進裝備制造業,是指生產制造高技術、高附加值的先進工業設施設備的行業。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特點主要表現在技術含量高,知識、技術密集,體現多學科和多領域高精尖技術;處于價值鏈高端,具有高附加值的特征;在產業鏈占據核心部位,其發展水平決定產業鏈的整體競爭力。高端裝備制造業是決定著國家產業綜合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對于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具有關鍵作用。近年來國家制定一系列的規劃、行動計劃或者具體的政策措施來推動重點行業和領域的發展,加快建設制造強國。 我國自2015年出臺《中國制造2025》,指出到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進一步鞏固制造業大國地位。掌握一批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到2025年,制造業整體素質大幅提升。到2035年,我國制造業整體達到世界制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科研投入持續加大夯實技術基礎 對于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對其研發投入總量逐年加大,結構不斷優化,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研發投入的不斷提高,為我國高端制造業的發展夯實了科研技術基礎。 2019年,我國科技經費投入力度進一步加大,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保持較快增長。2019年,全國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22143.6億元,同比增加2465.7億元,增長12.5%;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為2.23...
發布時間:
2020
-
11
-
09
瀏覽次數:437
能源是一國經濟和軍事發展的關鍵基礎,同時也是人們日常生產與生活的重要依賴。基于此,作為兼具水電、石油、煤炭、核能、風能等眾多能源的大國,我國對于各種能源的開采、布局、發展和應用歷來看重。目前,在國家政策的多方推動下,我國能源發展已經逐漸邁向現代化。但由于技術與設備的落后,以及模式的守舊,其中依然不乏一定的問題和不足,例如能源利用率不高、開采污染嚴重、應用成本高昂等等。眾所周知,能源和網絡分別被視為工業的血液與脈搏。利用新一代通信技術,來提升行業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換言之就是將工業血液與脈搏相融合,讓發展更具生命力。 一方面,憑借高速率、低延時、大容量的特點,5G能夠應用于變電站、風電場等站場之中,讓這些處于偏僻地區、施工和覆蓋困難、數據傳輸緩慢的站場有效升級,打造出泛在感知、無人值守、無線互通的智能化站場。 另一方面,5G也能夠作用于巡檢機器人、巡檢無人機等裝備之上,通過智能化的數據分析、實時化的無線數據傳輸,以及便捷化的遠程設備操控,來實現對能源設施、能源開采等的立體式巡檢,從而保障行業正常運維。 總而言之,5G不僅能單獨應用與能源各環節之中,推動能源開采、生產與應用的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升級,同時還能與無人機、機器人、中控室等設備協同作戰,在能源管理和運維層面發揮價值。 今年以來,受疫情沖擊影響,作為智慧城市的組成之一,智慧能源也是展現出了巨大優勢和價值。不少能源企...
發布時間:
2020
-
11
-
06
瀏覽次數:499
檢驗檢測行業是以工業化為開端,自人類進入工業時代起,全球檢驗檢測行業便作為一個獨立的行業開始發展。發展至今,歐洲國家、日本、美國等均已形成了較為規范的檢驗檢測市場,并形成了一批在國際上比較有名望、有權威的檢驗檢測機構。 從全球檢驗檢測行業市場規模來看,行業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市場規模突破2000億歐元。 從行業競爭格局來看,行業競爭較為激烈,SGS、BV和Intertek為領先檢測機構。從行業應用情況來看,檢驗檢測市場主要應用于消費品、食品及工業領域。 從行業發展趨勢來看,全球檢驗檢測市場將穩步發展,其中,第三方檢測市場發展迅速,市場占有率將持續提升。 1、全球檢驗檢測行業市場規模已突破2000億歐元 從全球檢驗檢測行業市場規模來看,2009-2019年,全球檢驗檢測行業需求呈現持續增長趨勢,從2009年的741億歐元提升至2019年的2053億歐元,年復合增速達到10.73%,過去幾年的增速呈現前低后高態勢。行業競爭激烈,SGS、BV和Intertek為領先企業 經過多年發展,全球一些領先的檢測機構已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定的優勢,從全球檢驗檢測機構的市場占有率情況來看,瑞士通用公證行(SGS)、法國必維國際檢驗集團(BV)和Intertek在全球市場份額占比不足25%,全球市場前10玩家占比不足40%。其余企業市場份額較低,市場競爭較為激烈。全球檢驗檢測市場主要...
發布時間:
2020
-
11
-
04
瀏覽次數:438
國際市場研究機構Markets and Markets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全球排放監測系統市場規模將在2020年達到26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增至35億美元,期間年復合增率達到6%。推動市場增長的關鍵因素包括全球各國高度依賴燃煤發電廠發電,以及越來越多的國家實施嚴格的排放規范和標準。另外,對環境保護的需求增加也促進了排放監測系統市場的增長。 從系統構成來看,到2025年,硬件市場將占據排放監控系統市場的最大規模。硬件市場的增長可以歸因于在煙氣排放監測系統CEMS和車載尾氣排放監測系統PEMS中都使用它們來收集排放數據。CEMS通過其硬件組件運行,而PEMS是一個軟件驅動的系統,并使用傳感器等硬件組件來預測氣體排放。由于大多數工廠都安裝了連續排放監測系統,因此基于硬件的連續排放監測系統增加了對硬件設備的需求。 從監測類型來看,到2025年,CEMS將占該市場的最大規模。CEMS用于收集有關來自各個行業(例如發電,石油和天然氣,化學制品和廢物焚燒)的氣體排放水平的數據。此外,有關跨行業污染監測的嚴格法規的實施預計將增加對CEMS的需求。 從區域市場來看,預測期內,亞太地區預計將成為排放監測系統的最大區域市場。中國和印度是亞太地區市場增長的主要貢獻者。這也可以歸因于該地區不斷增長的發電和化學使用行業,它們是排放監測系統的主要用戶。此外,燃煤電廠容量的增加是對排放監測系統需求...
發布時間:
2020
-
10
-
28
瀏覽次數:297
在新的產業經濟環境下,工業領域的結構演變和調整正為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動力,特別是在德國提出“工業4.0”的概念之后,“智能生產”于“智能工業”正成為帶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而信息技術與傳感技術,則是工業智能化的重要支點。作為現代信息技術的重要支柱的工業傳感器技術和相關設備,也成為了各國在工業領域爭奪的一個制高點。 隨著物聯網的迅速發展,WIFI、藍牙等無線連接方式也火爆起來,這給無線傳感器的發展帶來了一個重要契機,前景廣闊。無線傳感器的組成模塊封裝在一個外殼內,在工作時它將由電池或振動發電機提供電源,構成無線傳感器網絡節點,由隨機分布的集成有傳感器、數據處理單元和通信模塊的微型節點。無線傳感器網絡將成百上千的傳感器節點布置在一個特定的區域內形成監測網絡,這些節點通過特定的協議正確、高效、穩定的組織起來,協同工作完成某項應用任務,達到數據采集、無線通信和信息處理的能力。通過自組織的方式構成網絡,無線傳感器可應用在很多需要無線連接和數據跟蹤的地方。 眾所周知,在工業過程控制中,計算機技術已經相對成熟,需要采集的信息數量正在不斷增加,生產過程需要用到壓力傳感器、熱敏傳感器、光敏傳感器、氣體傳感器、濕敏傳感器等各類傳感器。這樣做,是為把大量非電量的物化參數轉化成電信號控制信息,以滿足各個工業過程中的智能化和自動化的發展需求。 在一套工業流程中,無線傳感器可以被嵌入到過程介...
發布時間:
2020
-
10
-
23
瀏覽次數: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