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2021
-
11
-
12
人類越來越意識到,人類活動已經對氣候和生態環境產生不可逆的影響,最終會影響到人類自身。縱觀全球,全球碳排放現狀是發電消耗是二氧化碳最大來源。發達經濟體(美國、歐盟)二氧化碳次要來源為交通運輸、建筑消耗,發展中經濟體(中國、印度)次要來源主要集中于工業燃燒。 自從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將“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列為重點工作之一以來,如何實現“碳中和”目標也成為了傳感器圈內熱議的話題。 何為“碳中和”碳就是我們平時說的二氧化碳,中和就是正負相抵。也就是說通過節能減排、能源替代等方式,讓排放出的二氧化碳被回收,實現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萬物皆可碳中和,環境監測氣體傳感器必不可少 二氧化碳含量是衡量空氣質量的重要指標,碳中和第一步,確認碳排放量,二氧化碳傳感器必不可少。根據原理的不同,二氧化碳傳感器主要可以分為固態電解質式、電容式、光纖、紅外吸收等類型。紅外二氧化碳傳感器是當前較為主流的類型。 紅外二氧化碳傳感器則是通過二氧化碳對于特定波段紅外輻射的吸收作用,測得的輻射能量強弱來獲得被測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紅外二氧化碳傳感器具有更高的精度,更好的穩定性,可廣泛應用于中央空調、新風系統及空氣質量檢測設備等。 碳中和領域對氣體的監測不僅僅是二氧化碳氣體濃度,還有其他溫室氣體,比如甲烷(CH?)、氧化亞氮(N?O)、氫氟碳化合物(HFCs)、全氟碳化合物(PFCs)、六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