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8日是第14個“世界海洋日”和第15個“全國海洋宣傳日”。今年的主題是“保護海洋生態系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海洋生態系統是海洋及沿岸區域中由生物群落及其環境相互作用所構成的自然系統,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環境兩大部分組成。
全球海洋是一個大型生態系統,由許多不同類型的次級生態系統組成。每個次級生態系統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環境通過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構成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的有機統一體。海洋生態系統分類,可按海區劃分為沿岸生態系統、大洋生態系統、上升流生態系統等;也可按生物群落劃分為紅樹林生態系統、珊瑚礁生態系統、藻類生態系統等。
?
海洋生態系統為人類生產生活提供了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系統服務。位于陸海之間的濱海濕地因其高生產力和豐富的多樣性而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具有調節水分平衡、改善局部氣候、吸收有毒物質、凈化水質、提供食品和生物棲息地等作用。
截至目前,我國累計實施了58個“藍色海灣”整治項目、24個海岸帶保護修復工程、61個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生態修復項目等一系列重大項目,初步遏制了局部海域紅樹林、鹽沼、海草床等典型生態系統退化趨勢,區域海洋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如今,我國近30%的近岸海域和37%的大陸岸線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管控范圍,1.8萬公里的大陸海岸線和1.4萬公里的海島海岸線上,每年繁育、遷徙和越冬的水鳥已經達到240多種,全球8條候鳥遷徙路線中有3條經過我國境內。如今,我國成為全球少數紅樹林面積凈增加的國家之一,記錄海洋生物達到2.8萬多種,是世界上海洋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國家級海洋保護區增加到50個以上,建立起以自然保護區和海洋公園為主的海洋生物保護體系。
?
“后申遺時代”,世界自然遺產地這塊“金字招牌”愈發耀眼,舉辦全球濱海論壇,中國黃海濕地博物館建成開放,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推動黃海濕地“共建共享、永續利用”。